为什么说有的熊孩子是天生的?
2023-12-05 19:03:10

原标题:为什么说有的说有生熊孩子是天生的   ?

不想遇到熊孩子的壹读君|敏敏 谢冯辉

假期期间 ,少不了出门旅游或亲友聚餐,孩天自然 ,说有生也少不了熊孩子。孩天制造噪音是说有生基本操作 ,有的孩天熊孩子还会撒泼打滚 、动手打人。说有生

面对这种闹心场面 ,孩天有观点认为这些熊孩子都是说有生家长惯的,打一顿就好,孩天但实际上 ,说有生有的孩天熊孩子可能是“天生就熊” 。说的说有生就是被众多网友称为携带“恶魔基因”的超雄综合征,患有超雄综合征的孩天人被认为天生就有暴力倾向,难以与人为善。说有生

在韩国综艺《我金子般的孩子》中  ,一个14岁男孩就被很多观众认为患有超雄综合征 ,节目中,他一有不顺心就对妈妈拳打脚踢 、恶语相向,或者是乱砸乱扔家里的东西 。情绪无处发泄时 ,还会直接拔下自己的眉毛、睫毛以及头发。

发泄情绪 ,砸坏家里的东西|图源:韩国综艺《我金子般的孩子》截图

超雄综合征真有这么可怕?它到底是怎样形成的?患了超雄综合征就必定会成为“恶魔”吗?

每一千个男性就有一个超雄综合征?

先说结论 :超雄综合征并没有那么可怕,相反还算常可见。

从医学层面来说,超雄综合征就是一种常可见的男性性染色体异常的疾病。正常人体内的每个细胞都有23对染色体,具体又分为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。其中 ,性染色体为XX就是女性 ,为XY则是男性。

与常人不同 ,男性的性染色体要是多了一条Y ,成为XYY染色体核型 ,就算是超雄综合征。就目前的研究来看 , 这多出来的Y可能是精子产生时便自带的,也可能是受精卵早期细胞分裂过程中Y染色体不分离造成的。

2022年6月9日,英国剑桥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遗传学类期刊Genetics in Medicine 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。

该研究分析了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的207067名40~70岁男性的遗传数据,并将这些遗传数据与常规健康记载数据相关联。成果显示 ,有143名男性多了一条Y染色体 ,换算下来,超雄综合征患病率约为1/1448。再考虑到英国生物样本库中的参与者往往比普通人群更健康,可以大致估算出超雄综合征患病率为1‰。

展开全文

明明每一千个男性就可能有一个超雄综合征患者 ,我们却并没觉得常可见,这是因而部分患者根本没有体现出症状或者症状较轻 。试想一下,要是一个人仅仅是偶尔脾气暴躁,人们最多也就抱怨句“脾气差 ,不好相处”。

超雄综合征患者染色体序列|图源:淄博市妇幼保健院

而且 ,超雄综合征也确实没严重到“喊打喊杀”的程度 。

医学对超雄综合征患者实际症状的界定,主要包括三方面 :外貌、生殖系统功效  、智力和认知。

从外貌来看 ,超雄综合征患者无特征性面容及临床症状 ,但是其身材较正常人群高并且更细长。多数超雄综合征成年患者的身高及头围均高于或大于正常人群 ,但体重多处于正常水平  。另外 ,会有少部分超雄综合征患者出现眼距轻度增宽 、宽鼻梁 、低位耳、轻度颧骨部脂肪堆积等情况 。

生殖系统功效方面 ,超雄综合征患者通常都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 ,但相比于正常人,他们更有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精子缺陷问题 ,例如严重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 。

另外,大家比较关心的智力及认知情感方面 ,超雄综合征患者也是体现各异。总的来看 ,超雄综合征患者智力一般处于正常水平或轻度下降状态。在认知能力、语言 、学习、运动技术方面,他们均较正常男性有不同程度损害,例如会存在语言表达障碍 、注意力缺陷 、多动症等问题。

值得一提的是  ,确实有研究表明 ,超雄综合征患者可能具有性格孤僻 、脾气暴躁 、易激惹、易发生攻击性行为等特征。但没有明显的证据可以表明受超雄综合征影响的人具有反社会人格 。

部分超雄综合征患者的外观特征|图源:参照资料[10]

总的来说  ,超雄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体现差异较大 ,超雄综合征和偏负面的行为体现之间并不能互推  。

上述提到的《我金子般的孩子》中的14岁男孩 ,其实综艺节目以及韩网并没有提到该孩子为超雄综合征,节目中的专家也仅仅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该男孩可能有焦虑症  、拔毛癖,仅仅是受对超雄综合征的刻板印象影响 ,不少网友猜测他是超雄综合征患者 。

“XYY”基因=恶魔基因?

既然超雄综合征没那么可怕 ,那为什么会有“超雄综合征患者就是天生杀人犯”的说法?

答案是 ,以讹传讹,越传越离谱 。

超雄综合征在1961年被美国遗传学家桑德伯格发现,1965年 ,英国遗传学家帕特里夏·雅各布斯研究了9名患有超雄综合征的精神病患者 ,并提出了假设:

相较于普通人 ,携带XYY基因的男性更容易成为罪犯。

不过 ,由于其调查样本数量过少,论证过程更是难称严谨,该理论并没有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。但它却成了一个引子 ,在各种宣传下,“这把火”烧得人尽皆知 。

先是在1966年 ,美国超级变态杀人狂理查德·斯佩克,残忍虐杀了8名女孩 。案发后,有人以此理论 ,怀疑他是个超雄综合征患者 。1968年,遗传学者玛丽·特尔弗在给英国《思考》杂志撰写文章时,误将斯佩克划入了XYY范畴。该文章得到了《纽约时报》《时代》《泰晤士报》的专门报道 ,“XYY患者极其容易成为杀人犯”的观点得到广泛传播,原本不被认可的猜测成了“板上钉钉的事实”  。

然而 ,事实是理查德·斯佩克的基因检测成果就是正常的“XY男性”。

美国杀人犯理查德·斯佩克

除此了误传的研究理论 ,还有一点儿未考虑全面的简单统计样本研究 ,将超雄综合征与高犯罪率画下了等号 。

例如1965年 ,美国遗传学家雅各布对197 名男性囚犯进行了性染色体调查,发现有9名男性罪犯都多了一条Y染色体 。并由此提出假说:有超雄基因的人具有更多的犯罪与暴力倾向 。再例如1966年,英国一研究团队对囚犯进行了检测 ,再次发现大量超雄综合征患者,其中24%因反社会人格和行为被羁押,8%患有精神疾病,另有8%因犯罪行为被判处长期监禁。

后来人的研究却有着不一致的成果。

1968 年 12 月 ,《医学遗传学杂志》上的一篇文章表明,在苏格兰监狱以及专治发育和精神障碍的医院内做的染色体调查  ,成果显示 ,超雄综合征患者犯罪的比例并没有过高 。另外 ,芬兰的研究团队也对1972~1979年间接受司法鉴定的1040名男性罪犯进行了检测  ,其中仅仅有9名超雄综合征患者。

然而,很多人早已形成了“超雄综合征患者=天生罪犯”的刻板印象,再想改变,谈何容易。

再加上不少影视作品对超雄综合征进行了艺术夸张  ,例如《犯罪现场调查》和《法律与秩序》等经典犯罪剧集中,将罪犯设定为超雄综合征患者 ,并多次在片子里大开杀戒 ,成果就是,到了现在 ,配合上一点儿真真假假的网络专家说,超雄综合征成了恶魔的代名词 。

图源:韩剧《窥探》截图

因此说,面对患有超雄综合征的孩子 ,我们还是尽量别戴有色眼镜看待 。

至于熊孩子嘛 ,我们更愿意相信 ,在人的发展过程中 ,后天教育和先天条件一致重要 ,甚至更重要。

参照资料:

[1]于修成.辅助生殖的伦理案例分析.北京 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21

[2]高莎, 陈杰, 余海燕. XYY综合征患儿的认知 [J/CD] .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(电子版),2019,15 (4): 459-462.

[3]张田勘.超雄基因不是犯罪基因[J].百科知识,2023(22):30-31.

[4]张佳欣. 走近最难以捉摸的染色体[N]. 科技日报,2023-09-01(006).

[5]刘铁成.男性罪犯中XYY和XXY核型的发生率[J].国外医学.精神病学分册,1982(02):126-127.

[6]TartagliaNR, WilsonR, MillerJS, et al.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males with sex chromosome aneuploidy: XXY/Klinefelter syndrome, XYY, and XXYY[J]. J Dev Behav Pediatr, 2017, 38(3): 197-207.

[7]ReL, BirkhoffJM. The 47 ,XYY syndrome, 50 years of certainties and doubts: a systematic review[J]. Aggres Viol Behav, 2015, 22(1): 9-17.

[8]LalattaF, FollieroE, CavallariU, et al. Early manifestations in a cohort of children prenatally diagnosed with 47,XYY. Role of multidisciplinary counseling for parental guidance and prevention of aggressive behavior[J]. Ital J Pediatr, 2012, 38(1): 52.

[9]RossJL, TartagliaN, MerryDE, et al. Behavioral phenotypes in males with XYY and possible role of increased NLGN4Y expression in autism features[J]. Genes Brain Behav, 2015, 14(2): 137-144.

[10]Bardsley MZ, Kowal K, Levy C, Gosek A, Ayari N, Tartaglia N, Lahlou N, Winder B, Grimes S, Ross JL. 47,XYY syndrome: clinical phenotype and timing of ascertainment. J Pediatr. 2013 Oct;163(4):1085-94.

点击图片阅读 | 为什么游泳运动员都没毛 ?

点击图片阅读 | 预订的酒店,凭什么仅仅“30分钟内可退”?

要是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

动动手指 ,给壹读君点个在看

(作者:新闻中心)